
" 酒精可以用來清潔所有的屏幕 "
不少人習慣用酒精消毒電子設備,ta 們覺得畢竟 " 酒精既能消毒又能去污,用來清理屏幕肯定沒問題。"
言
流言分析
這是一種常見誤區。
一些手機屏幕在制作時會增加一層疏油層,可以適當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清潔用品來擦拭。但是,像電視、電腦的屏幕不建議用酒精擦拭。因為酒精是極性有機溶劑,其分子結構使其能夠溶解許多有機化合物。許多高端屏幕的涂層都含有樹脂、有機硅、氟化物或聚合物,這些化合物在酒精作用下會被緩慢分解、軟化或失去光學性能。最終,出現屏幕損傷,也就是俗稱的 " 酒精花屏 "。
如今,酒精消毒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習慣。無論是經常接觸的門把手,還是家中的各種擺件,用酒精擦一擦大家似乎都會更加放心。不少人也將這個習慣延伸到了電子設備的清潔上,畢竟 " 酒精既能消毒又能去污,用來清理屏幕肯定沒問題。"
那么,酒精真的可以用來清潔所有屏幕嗎?先說結論:一些手機屏幕按要求用酒精擦拭通常沒啥問題,但電腦、電視屏幕真的不建議使用。每年因不當清潔導致的屏幕損壞投訴案件數以千計,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于使用酒精等不適當清潔劑造成的。這些損壞往往不在保修范圍內,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千萬不要用酒精
清潔電腦、電視屏幕!
酒精(特別是異丙醇和乙醇)確實具有優秀的清潔和消毒性能,不僅能有效溶解油脂和污漬,還具有殺菌消毒作用,而且揮發快,不留水痕。相比于其他消毒用品,也相對安全,易于獲取且沒有明顯異味。
正是這些特性使酒精在工業清潔、醫療消毒等領域廣泛應用,也讓人們誤以為它適用于所有清潔場景。但電子產品屏幕,并非肉眼看到這樣一個簡單平面,而是有這些較為復雜的微觀結構。

現代的電子設備屏幕通常包含多層精密涂層。以一塊筆記本或電視屏幕為例,它可能包含:
· 防反光涂層(AR Coating):減少外界光線反射,提升戶外可視性。
· 防刮硬化層:提高表面硬度,讓屏幕不易被鑰匙、指甲劃傷。
· 防藍光、防紫外線涂層:降低眼部疲勞和光老化。
· 觸控傳感層:響應手指滑動、點擊的電信號。
這些層的厚度可能只有幾微米,卻價值不菲,且彼此之間通過極其精密的物理與化學結合固定。問題就在于——酒精會溶解這些涂層。
酒精是極性有機溶劑,其分子結構使其能夠溶解許多有機化合物。許多涂層都含有樹脂、有機硅、氟化物或聚合物,這些化合物在酒精作用下會被緩慢分解、軟化或失去光學性能。
換句話說,酒精分子會一點一點地啃掉屏幕的防護層。而且這個過程可能不是立即發生的。有時首次使用酒精清潔后看似正常, 但隨著每一次擦拭,屏幕的保護涂層都會被酒精溶解、磨損,直到多次使用酒精清潔后問題才會顯現。
此時,屏幕就有可能出現永久性斑點、條紋或云霧狀痕跡、某些區域失去光澤 , 呈現啞光效果、在特定光線下出現彩虹紋或水波紋、顯示顏色不均勻登肉眼可見的損傷。在電子產品維修行業中,稱之為酒精花屏。維修師傅常形容這種損傷:" 看起來像蒸汽熏過的玻璃 ",或者 " 有一層永久的油膜擦不掉 "。

而且,以上說的還只是用酒精擦拭屏幕的后果。如果你像消毒其他物品一樣,直接往電腦屏幕上滋滋噴大量的酒精,那損傷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當時屏幕就會擁有一張大花臉,隨著時間推移,整個屏幕都有可能直接報銷。
因此,千萬千萬不要用酒精擦拭屏幕,尤其是電腦、電視等屏幕。
手機屏幕可以按要求
用酒精來清潔!
那么手機呢?在手機貼膜時,我們經常都會用酒精棉片擦拭屏幕,難道手機屏幕就不怕酒精了嗎?
手機屏幕有強觸控功能,因此在制作時會增加一層疏油層,通常采用氟化物或硅化物材料制成,可以防止指紋和油污附著,便于擦拭。這個制造工藝更精細,相對也更耐造,再加上咱們通常還會給手機屏幕額外貼一層膜,也能保護手機屏幕。
因此,在許多手機廠商的官方清潔方式中都提到:" 可以使用 70% 異丙醇濕巾、75% 乙醇濕巾或高樂氏 ( Clorox ) 消毒濕巾來輕輕擦拭外部表面。"
但注意幾個關鍵限定詞:
輕輕擦拭——不是反復用力摩擦。
濕巾——是酒精微量浸潤,而不是直接噴灑。
外部表面——主要是邊框、背板,不建議直擦攝像頭鏡片或聽筒區域。
所以像貼膜套裝中使用的酒精棉片,酒精濃度控制得很低(通常在 70% 以下),而且只用于一次性清潔,不會長期反復使用,也就不容易影響屏幕。

這樣正確清潔屏幕↓↓↓
其實,屏幕并不是高風險的接觸面。相比手、門把手、餐具等,電子屏幕更少暴露在飛沫中。如果確實擔心衛生問題,建議先清潔手,再接觸設備,而非對設備狂噴酒精。
簡單來說,針對所有屏幕,如果只是日常清潔目的,使用干凈、柔軟的無絨布料輕拭即可,盡量避免使用紙巾或毛巾(它們的纖維可能劃傷屏幕)。如果確有清潔需求,可適當將布料打濕后擠干至不滴水,再進行擦拭。
要是有消毒的需求,就要根據設備類型具體分析:待手機屏幕冷卻后,可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使用酒精棉片或軟布進行清潔,但應避免液體滲入縫隙。

如果設備已經貼膜,則基本不必擔心,可放心使用,最多更換一次貼膜。

這類謠言一般通過絕對化表述、簡化問題、忽視風險等方式,利用人們的便捷心理和信任慣性快速傳播。它們將專業或技術性問題過度簡化,而忽略關鍵細節。比如屏幕清潔涉及材質、涂層、使用環境等多重因素,但謠言通常只強調單一解決方案(如酒精),缺乏對適用場景的說明。因此,應對此類謠言時需保持批判性思維,查證權威來源(如設備說明書、官方維修指南),避免因 " 一刀切 " 建議造成設備損壞。
策劃制作
作者丨海德拉 科普作者
審核丨孫明軒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授
策劃丨張一諾
責編丨張一諾
審校丨徐來、張林林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后臺回復 " 轉載 "

一起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