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 11 月 5 日電 題:" 村字號 " 頻閃光," 土味 " 浪潮魅力何在?新華社 " 新華視點 " 記者楊湛菲、張博文、王澤昊爬上樹、站房頂、萬人空巷……這不是明星演唱會,而是貴州 " 村 BA" 籃球賽的現場。近年來,從 " 村 BA"" 村超 ",到 " 村晚 "" 村廚 ",一系列帶著泥土氣息的 " 村字號 " 文體活動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近日在陜西延安舉辦的中國文明鄉風大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發布的《全國 " 村字號 " 文體活動情況報告》顯示,2024 年,全國農村累計舉辦各類文體活動超過 220 萬場,其中網絡瀏覽量破 10 萬次的 " 村字號 " 超過 2200 場;" 村字號 " 文體活動類型多達 24 種。這股源自田埂鄉野的 " 土味 " 浪潮,魅力何在?" 頂流 " 背后的密碼是什么?從鄉土樂趣到全民盛宴 " 沒想到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農活動作,也能變成這么好看的舞蹈!"" 這些舞蹈里全是我們的生活日常,看著特別親切 " ……重慶涪陵一場 " 村舞 " 選拔賽上,現場觀眾的贊嘆聲此起彼伏。參賽村民身著特色服飾,將對土地的熱愛、對豐收的喜悅融入自編自導的原創舞蹈中,熟悉的農耕生活煥發出別樣魅力。報告顯示,2024 年,農民文體活動參與率超七成。在多樣的 " 村字號 " 中,農民不再是臺下的 " 看客 ",而是臺上的 " 主角 "。2025 年 10 月 28 日,演員在中國文明鄉風大會 " 村 BA" 群眾體育交流活動比賽間隙表演舞蹈。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作為最先一波 " 出圈 " 的 " 村字號 " 活動之一," 村 BA" 把賽場 " 搬 " 到了中國文明鄉風大會的現場。走出熟悉的家鄉球場,面對全國頂尖的鄉村球員,迎接數千名陌生觀眾的目光," 村 BA" 球員深深感受到:曾經 " 自娛自樂 " 的消遣運動,真的在神州大地 " 燃 " 起來了。來自河北省寧晉縣黃兒營村的球員李觀洋感嘆," 村 BA" 的火熱為農村籃球運動帶來廣泛關注:" 在我的家鄉,更多青少年愿意在球場上揮灑汗水,更多家長支持孩子參與籃球運動。"" 村字號 " 聚了人氣,更活了經濟。四川雅安 " 村跑 " 賽事期間周邊酒店入住率達 80%;浙江安吉截至去年底擁有鄉村咖啡館 300 多家,撬動富民產業 1.21 億元;湖南保靖舉行村廚村藝大曬活動,帶動旅游收入 40.8 億元…… " ‘村字號’不僅解決了‘如何富起來’的問題,更回答了‘富起來之后如何活得更有價值’。" 長期跟蹤觀察 " 村字號 " 發展的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曲甜說。為何 " 圈粉 " 無數?" 村字號 " 的走紅并非偶然。在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保障下,廣大農民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被激發,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不斷釋放。數字化基礎設施是堅強支撐。" 村 BA" 的火爆就源于一條特色鮮明的短視頻的傳播:球員在場上拼搏,苗族姑娘跳著木鼓舞,贏球獎品是黃牛。據不完全統計," 十四五 " 期間,網絡瀏覽量破 10 萬次的 " 村字號 " 累計舉辦近 8000 場,逐年增加趨勢明顯。專家指出,一些鄉土文體活動在很多地方盛行已久,近些年通過互聯網傳播才得以突破地域、交通等條件限制,從現實中的 " 鄉村一隅 " 走向網絡里的 " 社會全域 "。2024 年 12 月 6 日拍攝的 2024 長三角地區 " 村舞 " 展演活動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許叢軍攝)農民主體性是根本動力。" 這些活動不是‘表演’,而是我們自己的生活。" 中國文明鄉風大會現場,參與 " 村字號 " 展演的延安佛道坪村 75 歲村民文秀英言語間滿是自信與驕傲。" 越來越多村民在富足后向往充實的精神生活,人們渴望在鄉村舞臺上跳出對生活的熱愛、唱出對家鄉的自豪。昂揚向上的精氣神,是‘村字號’得以涌現的深厚土壤。"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王海俠說。文化基因是最硬底氣。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記者采訪觀察到," 村字號 " 滿足了這種源自土地的情感需求:民族服飾、地方戲曲、特色飲食等元素的融入,為農村和城市居民提供了獨特的精神體驗和文化認同。此外,業內人士分析,越來越多的鄉村把 " 村 " 叫出了驕傲、叫出了品牌,源于一種內生的文化自信。地方文化、傳統民俗與流行文化融合起來,創造出今天充滿生命力的鄉村文化,成為極具吸引力的 " 詩和遠方 "。讓 " 流量 " 變 " 留量 " 如何推動 " 村字號 " 從 " 一時火 " 轉向 " 長久紅 "?這是縈繞在許多活動組織者心頭的思考。對于 " 村超 "" 村 BA" 等群眾體育活動來說,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各地賽事吸引的球員大多是中年群體,青少年的參與力度還較為薄弱。" 廣闊的農村地區其實有很多好苗子。" 中國籃球名宿鞏曉彬建議,設置不同年齡梯度的賽事,給予孩子們更多展示的舞臺,爭取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的籃球人才。同時參賽范圍力爭覆蓋更多農村區域,深層次普及體育文化。2025 年 6 月 28 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和里村的侗族文化長廊前,村民吹奏蘆笙歡迎游客。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文藝與體育活動存在一定的專業性,開展活動離不開具備相應能力的人才。例如,辦 " 村戲 " 需要懂戲曲、能表演的人員,組織體育比賽需要具備基礎裁判知識的人員。浙江等地推進 " 非遺工坊 " 培育計劃;" 鄉村文化體育活動策劃人 " 專題培訓班等正在實踐。更具專業性的 " 村字號 ",更加彰顯文化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 城市的資金、技術與人才等優質資源下沉,可與鄉村特色資源深度結合,為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注入動能。" 王海俠說。伴隨 " 村字號 " 火起來,如何避免內容跟風、趨同現象?" 可將本地特色農業資源、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活動之中;還可鼓勵相鄰的村鎮聯合打造‘文化片區’,各村分別培育特色節目或項目,輪流展演,形成資源互補、精彩紛呈的良好局面。" 曲甜說。近年來,一些因 " 村字號 " 文體活動走紅的 " 明星村 " 業態豐富,村集體經濟成倍增長,商業化趨勢顯著。對此貴州省臺江縣臺盤村村委會主任岑江龍認為:" 把原汁原味的村字‘招牌’保留好、發展好,要持續探索一條因地制宜的農體文旅融合發展路子。" 在專家看來,未來應進一步致力于讓各地村民享受到普惠、優質的鄉村文體服務,在堅守 " 百姓舞臺 " 的同時,助力更多鄉村實現產業興旺、村民富足、風貌優美的美好愿景。
新華網
17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