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崛起之前,如果你問豪車有哪些品牌,BBA 絕對脫口而出的 " 標準答案 "!
憑借那份來自德國的機械質感與品牌光環,出道百年的 BBA 在過去二十年里幾乎統治了中國豪華車市場,并穩坐全球豪車的第一梯隊。一直到 2023 年,三家合在一起,還在全球 50 萬以上的高端車型市場里,占有超 70% 的份額。
但現在時代變了!隨著中國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快速崛起,BBA 筑起的 " 豪華堡壘 " 正在從底部開始被撬動。
最明顯的就是入門級豪華轎車市場,像寶馬 3 系、奧迪 A4L、奔馳 C 級這 "34C" 組合,以前都是妥妥的 " 三十萬級 " 選手,現在終端價格已經下探到 20 萬區間了;就連中大型豪華 "56E" 市場(寶馬 5 系、奧迪 A6L、奔馳 E 級)也出現以價換量的趨勢。
這一切的背后正是中國新能源品牌在中低端市場的全面滲透。比如蔚來,首款車上市對標的就是寶馬和奔馳;理想剛成立那會兒,推出的好幾款增程車,價格都定在 30-40 萬之間,也是奔著分豪華車市場的 " 蛋糕 " 去的。
這股崛起的浪潮帶來的是:今年上半年,在 20-30 萬元價格區間內,新能源車的銷量占比已經漲到了 63.3%。
可以說,從低到高三個檔位,入門級和中端豪華車的市場份額,基本已經被國產新能源拿下,僅剩超豪華市場 "78S" 還算穩固。
但發起總攻的號角,從 2023 年底也已經開始吹響!
先是比亞迪推出了仰望 U8 系列,豪華版售價直接干到 109.8 萬元;之后蔚來發布行政旗艦轎 ET9,目標很明確,就是對標 BBA 的 "78S";去年華為也開始加進來,發布了鴻蒙智行旗下最貴的一款行政級旗艦轎車尊界 S800,同樣把矛頭對準了 BBA 的超豪華轎車。
而且這些車型不僅在價格上直接叫板 BBA,更在市場表現上初露鋒芒。蔚來 ET9 在上市首月銷量達 835 臺,直接超越了寶馬 7 系與奧迪 A8L;尊界 S800 更猛,109 天就收到了超 1.4 萬臺訂單,這數量都快趕上 BBA"78S" 上半年的銷量總和了。
這意味著,BBA 在超豪華市場的壟斷地位,也已出現動搖的痕跡。
所以,國產新能源能否吃掉 BBA 的市場?從目前來看,答案正在從 " 不可能 " 走向 " 可能 "。
只不過實事求是來說,這條路絕對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一方面,大部分國產超豪華車型還沒做到銷量穩定。就說比亞迪仰望,雖然整個品牌累計銷量突破了 1 萬輛,但旗下車型的表現差距很大。比如仰望 U7,9 月份賣了 473 輛,而 U8 只有 54 輛,U9 也才 5 輛,銷量穩定性遠不及 BBA 成熟車型。
另一方面,品牌積淀不足也是國產新能源的短板。超豪華汽車消費一般者更注重品牌歷史與傳統,而 BBA 已經有百年的發展歷史了,在品牌文化和用戶認知上的積累難以被顛覆;反觀國產新能源品牌大多成立沒幾年,想在短時間內打造出跟產品定位匹配的品牌故事和文化內涵,真沒那么容易。
還有就是國際市場拓展乏力。要知道,國際市場表現才是衡量品牌實力的重要標準。目前,國產豪華新能源品牌主要市場集中在中國國內,在全球范圍內的品牌認知度和接受度較低,若無法在國際市場取得突破,很難真正取代 BBA 的地位。
與此同時,BBA 也在覺醒,正積極推進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轉型。
比如在智能化領域,奧迪跟華為合作,就是為了提升 L2+ 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體驗;寶馬、奔馳則找了中國科技公司 Momenta 合作,開發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奔馳更是直接用 " 給錢 + 給技術 " 的方式綁定 Momenta,搞長期戰略合作;在電動化方面,BBA 也在加速推出電動車型,試圖依托傳統品牌優勢奪回市場份額。
所以,這場圍繞豪華車市場的戰爭,注定是一場長期的較量。未來,誰能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中更懂中國用戶的需求,更快地跟上市場變化,誰就能在 " 新豪華 " 的定義里,拿到話語權。
但對中國品牌來說,真正的挑戰還不止這些!
如何在吃掉市場的同時,建立起與之匹配的品牌厚度與文化自信?如何在全球舞臺上,真正實現從 " 追趕者 " 到 " 超越者 " 的蛻變?都是下一個十年要跨越的坎兒!
這條道路,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漫長,但也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