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裕兇猛,僅用了約 24 億美金拿下了星巴克中國 8000 家門店的控制權,企業交易估值 40 億美金。比最初傳的 350 億人民幣估值,還要便宜了 70 億。
中國星巴克有多便宜?它是今天全球的星巴克價值洼地。
星巴克全球有 4 萬家門店,特許經營和直營門店的占比大致相等,總市值約 920 億美元,拉平后的單店估值大約 23 萬 + 美元。而中國數量 8000 家,總估值 40 億美金,以直營模式聞名,也是星巴克全球直營門店中的主力市場,但單店估值卻只有 5 萬美元,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根據窄門餐飲數據顯示,星巴克的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門店總數合計占比 64%,僅上海和北京分別有 1138 家和 590 家門店。換言之,即便在北京與上海的單店估值能達到全球平均水平,星巴克的估值便能接近 40 億美元。
中國星巴克有多便宜?快接近瑞幸了。
瑞幸有 2.7 萬家門店,目前二級市場市值 110 億美元,單店的估值大約 4 萬美元,與星巴克的 5 萬美金單店估值已經很接近了。但瑞幸的大部分門店均為加盟形式的小店,早期的單店估值不足星巴克的零頭,單店的規模面積和客單價往往數倍于瑞幸。
星巴克說,如果計算未來新增的特許經營服務費價值,那么未來十年的總價值將達到 130 億美元。但在聲明里,星巴克表示自己未來將在中國超過兩萬家門店。尚不知這 130 億美元的預估以何種形式囊括了 20000 家規模的預估。
2017 年,星巴克以 13 億美元現金收購了華東 1300 家運營商剩余 50% 的股份,店均估值 20 萬美元。這表明那時中國市場的門店價值與全球平均水平是大致接近的,星巴克對中國市場的認可度也是很高的。
但只是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國咖啡已經變得讓傳統咖啡產業很 " 陌生 " 了。
一個是咖啡產品 " 奶茶化 "。
2021 年初,當時剛剛因為造假被罰進了粉單市場的瑞幸,趁著輿論風口推出的生椰拿鐵,改變了整個咖啡市場的產品格局。據瑞幸官方的說法,這個產品在后來 4 年的時間里賣掉了超過 12 億杯,讓茶咖、果咖變成了奶茶的辦公室競品,快速推高了咖啡的市場容量。
數據顯示,中國咖啡的消費量從 2020 年的 20.01 萬噸一路狂飆到了 2024 年的 37.8 萬噸。咖啡價格也從 2020 年 16 元 /kg 飆升到 2025 年 52 元 / 千克。
第二個是線下飲品零售快速 " 工廠化 "。
如果你走進茶飲店,里面幾乎都是一條微縮版的富士康流水線。在小店前置工廠的模式下,今天瑞幸的高銷量門店,單店單日的出貨能力可以達到 2000 杯。5 個瑞幸小店能承包下萬人體育場的出貨量,是對第三方空間路線的降維打擊。
不止是星巴克,今天走走第三空間的品牌都遭受了重創。曾經想要變成中國茶飲界星巴克的奈雪,目前已經在港交所已經接近仙股了,市值不足上市的十分之一。
第三個,加盟商模式重新占據整個市場的主流。
2017 年,喜茶奈雪都以直營門店作為高品質的服務的基石。但在這幾年,餐飲行業已經無人討論直營模式,加盟商重新成為行業的絕對主流。加盟模式本質上把 " 門店盈利 " 和出貨量之間做了區隔。品牌的核心關切是出貨量,而不是單杯價格,這就導致在流水線模式下,門店數量會進一步擴張,價格會進一步內卷。
于是你看到,星巴克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幾乎完全站在了趨勢的反面:
笨重的大空間、講求服務質量而非高效出杯的門店運營體系、緩慢的茶咖產品開發節奏與宣傳力度,以直營為主的運營模式,每一項都在拖累星巴克中國的進度。
關于博裕版星巴克模式的猜想
星巴克在此次 PR 稿件中提到了一個關鍵詞:
未來要達成兩萬家門店。
瑞幸目前在中國市場有 2.7 萬家門店,庫迪 1.4 萬家,喜茶 4000 家,霸王茶姬不到 7000 家。兩萬家相當于重新成為中國即飲門店的頭部網絡,相當于蜜雪冰城在 2022 年的網絡規模。
外界普遍認為,這個門店數字基本意味著博裕會讓星巴克進一步開放加盟。因為沒有一個品牌零售商,可以在沒有合作伙伴的情況下,在一個垂直縱深的市場管理超過兩萬家門店。
其次,兩萬家意味著星巴克必須全面擁抱廣泛的咖啡消費市場,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星巴克的茶咖、非咖等產品的占比一直偏低,這一方面是星巴克客群穩定,有成熟的咖啡消費習慣,但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星巴克對新興消費者,尤其是非傳統偏好的咖啡消費者的吸引力不足。
博裕如果要達成兩萬家的目標,可能更多元更友好的產品品類,推高是茶咖、奶咖的消費需求,優化相應的產品供應鏈和動線能力。
此外,在社交媒體上,現在也出現了期待更便宜星巴克的呼聲。星巴克不太可能參與價格戰,但采用更多元的價格策略或許也會是必要的。
在一些經銷微信群和部分社交媒體上,已經有老板和操盤手在期待星巴克進一步開放加盟了。
相比于瑞幸、庫迪 " 卷生卷死 ",星巴克尚有很好的品牌號召力、高的毛利屬性,尤其在下沉市場尤甚。
對于今天的加盟市場來說,能夠提供高毛利、高客單的連鎖品牌是絕對的稀缺資源。它能夠彌補一些經銷商毛利不足的痛點,可以吸引高客單價的客人,甚至部分彌補今天手上產品矩陣不完善的缺陷。
對于星巴克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也令人唏噓:
在今天的即飲零售市場上,它開始被期待成為一種 " 高端版 " 的 " 瑞幸 ",來填補 " 瑞幸 " 的市場空白。而星巴克,未來或許也會越來越貼近一種更符合中國市場的茶飲零售模式,在產品和商業模式上成為一種 " 更高端的瑞幸 "。
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商業定位上的翻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