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進一步搜索 " 什么叫生理性喜歡?",會彈出一堆相關帖子。


·喜歡和 TA 親親抱抱舉高高;
·喜歡聽 TA 的聲音,全世界都為 TA 靜音;
·喜歡聞 TA 身上的味道,汗津津也不嫌棄;
再比如:
· 忍不住對 TA 靠近靠近再靠近,變成貼貼怪;
· 睡覺都要緊緊擁抱,即使手麻了也不分開;
· 視線總是追隨 TA 的身影,關注 TA 的一舉一動;
甚至于:
· 總是忍不住想揉捏 TA 的臉、咬 TA 的手;
· 只要一靠近 TA,都會心跳加速、興奮激動。
看完介紹后,只想感慨:這讓老夫老妻情何以堪?!有年輕的網友也對自己的親密關系產生了困惑:
· 和 TA 在一起很開心、很舒服,但很嫌棄 TA 的汗味,是生理性厭惡嗎?
· 喜歡和 TA 談天說地、一起做家務,對親親抱抱舉高高不感冒,是不夠愛嗎?
" 生理性喜歡 " 是愛的表達
生理性喜歡,是不由自主地渴望靠近、觸摸和感受對方的沖動,是愛的表達,是親密與依賴的自然流露。
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在建立親密關系時,通常會經歷 " 呈現 "" 觸摸 "" 無性的依靠 " 三個階段之后,才會出現 " 梳毛 " 行為,以表達親近和信任。事實上,梳毛不僅是一種社交信號,更是一種生理調節行為。通過對皮膚和肌肉施加壓力,梳毛能刺激大腦分泌內啡肽,從而減輕疼痛、放松情緒、增強親密感。 [ 1 ]
體現 " 生理性喜歡 " 的愛撫和依偎,就具有 " 梳毛 " 的類似作用。無論是和孩子親吻擁抱、與愛人耳鬢廝磨、同密友靠肩而坐,都是通過身體接觸讓彼此的情緒得到安撫,心理獲得滋養。

" 生理性喜歡 " 不是愛的全部
然而," 生理性喜歡 " 不是愛的全部。有的人愛得熱烈,有的人愛得深沉;有的人愛得外露,有的人愛得內斂。將 " 生理性喜歡 " 奉為檢驗真愛的唯一標準,甚至最高標準,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謬誤。
《愛的五種語言》中指出,每個人理解愛、感受愛的角度不同,表達愛的方式也會不同,就像我們說著不同的 " 方言 " 或 " 語言 "。書中歸納出了 5 五種愛的感受方式和表達方式 [ 2 ] :
· 肯定的言辭:這種語言的使用者,傾向于通過贊美、鼓勵、表達感謝和愛意來傳遞情感。例如," 你今天真好看 "" 你在我心中是最棒的 "" 有你真好 "" 我愛你 " 這些直接的口頭肯定,是他們感受和表達愛意的 " 主頻道 "。
· 精心的時刻:這種語言的使用者,愛意味著高質量的陪伴。例如,放下手機,進行無干擾的深入交談;一起散步,享受一段不被打擾的時光;共同參與一項活動,創造屬于彼此的獨家記憶。他們要的不是 " 人在這里 ",而是 " 心也在這里 "。
· 接受禮物:禮物是愛意的有形象征。重點不在于禮物的貴重,而在于其背后所承載的心意、思念和重視。例如,一個在旅途中為你挑選的紀念品;一份記得你喜好的小零食;一張想與你分享美景的明信片 ...... 都是在說:" 我心里有你,時時刻刻都在想念你。"
· 服務的行為:這種語言的核心是 " 我能為你做點什么 "。例如,為你做一頓飯、在你疲憊時主動分擔家務、在你生病時悉心照料 ...... 這種行動勝過千言萬語,是他們表達 " 我關心你,我想讓你輕松一點 " 的方式。
· 身體的接觸:這是 " 生理性喜歡 " 的核心所在。牽手、擁抱、親吻、撫摸等身體接觸,是這種語言使用者表達愛和感受愛的主要途徑。對他們而言,身體的靠近直接等同于情感的親密。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都會使用這五種愛的語言,也能從中感受到愛。但每個人都只有一到兩種 " 主要愛語 ",其他的都是 " 次要愛語 "。
這就像 " 母語 " 與 " 外語 " 之間的關系:無論你能說多少種 " 外語 ",你的 " 外語 " 有多流利," 母語 " 始終是你最自然、最深刻,也是最能觸動你的表達方式。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很多人在著急、憤怒或興奮時,會不自覺地切換方言,甚至覺得用方言罵人才最得勁兒。
如果伴侶的 " 主要愛語 " 是 " 精心的時刻 ",不是 " 身體的接觸 ",那么對方很多時候不會熱衷于親親抱抱,卻愿意花一整個下午陪你聊天、一整個周末陪你徒步。

才是問題的關鍵
許多親密關系中的矛盾,不是源于愛的缺失,而是源于對愛的理解不同,愛的表達錯位。
回到文章一開始,網友們的困惑:
困惑一:喜歡和 TA 談天說地、一起做家務,對親親抱抱不感冒,是不夠愛嗎?
不是。這很可能說明,你的 " 主要愛語 " 是 " 精心的時刻 "(談天說地)和 " 服務的行為 "(一起做家務)。你通過這兩種方式感受和表達愛,感覺非常滿足。如果你的伴侶也是如此,那么你們就在同一個 " 頻道 " 上,關系同樣可以非常穩固和幸福。對 " 親親抱抱 " 不感冒,僅僅說明 " 身體的接觸 " 可能只是你們的 " 愛的外語 ",而非 " 母語 "。
當然,如果在日常互動中,總覺得伴侶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總感覺伴侶似乎不夠愛自己,首先要做的,是覺察和確定兩人之間的 " 愛的語言 " 是不是不匹配。例如,你的 " 主要愛語 " 是 " 精心的時刻 ",伴侶的 " 主要愛語 " 是 " 身體的接觸 ",那么,無論伴侶表現得如何親近,你都會覺得差點什么,甚至會誤以為伴侶對你只是見色起意,而不是出于真心,出現雞同鴨講的不對頻。
在確定雙方的 " 主要愛語 " 后,會少了很多誤解,也能有意識地互相滿足彼此對愛的需求,更能從新的角度去看待、理解伴侶的行為,從中感受到真正的愛意。

不是。愛一個人,不代表要全盤接受對方所有的生理特征,尤其是在不舒適的范圍內。氣味確實是吸引力的關鍵因素之一,有學者甚至認為,身體吸引力本質上可能真正基于氣味。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體味是免疫系統好壞的外在表現,我們認為有吸引力的氣味,來自那些在基因上與我們最兼容的人。 [ 3 ]
然而,體味吸引力受很多因素影響,即使一開始很喜歡,后面也可能會厭惡。例如,進化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服用避孕藥會改變女性對氣味的偏好,干擾她們選擇兼容伴侶的能力,更喜歡免疫系統基因與自己相似的男性的氣味。也就是說,服用的藥物、常吃的食物、健康的波動,哪怕是生理周期的規律變化或懷孕,都會影響和改變你對伴侶體味的喜好。
而且一旦關系進入長期承諾階段,人們對伴侶氣味的感知會與 TA 對伴侶的情感反應交織在一起,很難客觀地判斷伴侶的氣味。換句話說,如果 TA 愛上了伴侶,即使再怎么嫌棄伴侶聞起來像個垃圾桶,TA 也仍然會被吸引,大不了讓伴侶多洗幾次澡,多噴點香水。
決定愛上與否的
兩個重要維度
一個人會不會愛上另一個人,一個人愿不愿意和另一個人確定關系,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但最重要的兩個維度,是身體吸引力和社會吸引力。
身體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顧名思義,指的是一個人外貌、聲音、氣味等生理特征所帶來的魅力。這是最直觀、最本能的吸引力。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那些通常被認為是 " 美 " 的特征(例如,對稱的面孔、健康的體態),在潛意識里被解讀為 " 擁有良好基因 " 和 " 健康可育 " 的信號。這種源于身體的吸引力,是 " 生理性喜歡 " 最直接的導火索。
然而,人是復雜的社會性動物,吸引力絕非僅限于皮囊。研究證明,身體吸引力可能會一開始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社會吸引力才是這段關系是否能進一步發展并維持下去的核心。
社會吸引力(Social Attractiveness)包含了相似性(Similarity)和社會價值(Social Value)兩個層面:
· 相似性:即我們常說的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我們天生傾向于喜歡那些在性格、價值觀、興趣愛好等方面與我們相似的人。與相似的人在一起,我們會感到被理解、被認同,溝通也更順暢。
· 社會價值:涵蓋了一個人的才華、智慧、社會地位、幽默感、善良等能夠為他人帶來益處或令人敬佩的品質。
因此,生理性喜歡不是愛情的全部,更不能依靠是否有生理性喜歡來判斷一段感情的真假或深淺。
參考文獻
[ 1 ] 羅賓 · 鄧巴 . ( 2019 ) . 最好的親密關系 .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4519
[ 2 ] 蓋瑞 · 查普曼 . ( 2023 ) . 愛的五種語言 . 中國社會出版社 .ISBN:9787508768816
[ 3 ] Groyecka, Agata, Katarzyna Pisanski, Agnieszka Sorokowska, Jan Havl í ek, Maciej Karwowski, David Puts, S. Craig Roberts, and Piotr Sorokowski. 2017. "Attractiveness Is Multimodal: Beauty Is Also in the Nose and Ear of the Beholde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 ( May ) .
[ 4 ] Yuan, D., Zhang, R., Liu, J., Feng, D., Hu, Y., Li, X., Wang, Y., & Zhou, X. ( 2022 ) . 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could predict the outcome of mate choice. Neuropsychologia, 165, 108112. https://doi.org/10.1016/j.neuropsychologia.2021.108112
策劃制作
作者丨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
策劃丨甄曦
責編丨甄曦
審校丨徐來、張林林
相關推薦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后臺回復 " 轉載 "

一起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