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 平湖奇跡 " 到 " 清盤樣本 ",華南城 23 年的興衰軌跡
近日,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清盤進程顯著加速。香港交易所公告顯示,華南城通過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以 2.17 億元的總價,出售了位于哈爾濱的兩處地產項目 100% 股權。
在港交所緊急停牌前,華南城股價報 0.107 港元,單日下跌 1.83%,市值僅剩 12.24 億港元,較歷史高點蒸發逾 98%。此次清盤申請由債權人花旗國際發起,直接導火索是華南城未能償還 2024 年 4 月到期的 3.06 億美元優先票據欠款。

華南城的財務崩塌早有預兆。家居新范式發現,2024 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歸屬母公司凈虧損近 90 億港元,為上市以來首次大額虧損。


審計機構拉響警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華南城獨立核數師,對財報出具 " 無法表示意見 " 的罕見警示,暴露其財務體系幾近失控。
盡管華南城在 5 月 19 日的聆訊中成功將清盤呈請延期三個月。但法官陳靜芬在裁決中指出,該公司歷經數月談判,重組方案仍未能獲得債權人足夠支持,法律程序已無延期余地。
華南城并非坐以待斃。2022 年 5 月,深圳特區建發集團斥資 19.095 億港元戰略入股,以每股 0.57 港元認購 33.5 億股新股,獲得 29.28% 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這一動作曾被視為 " 國資救民企 " 的范本。
此后,其曾推出一攬子救援計劃力圖扭轉局面。包括宣布計劃發起總規模高達 110 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旨在為華南城旗下尚具價值的優質項目注入 " 活水 ";選定南昌、鄭州、南寧等城市的 7 個關鍵在建項目率先激活。
此外,家居新范式發現,還著力推動組建大型銀團貸款,目標是以成本更低的新融資置換華南城存續的高息債務,承諾顯著降低融資成本并優化債務結構。
但系列動作并未能逆轉華南城寒冬。房地產大行業流動性枯竭,疊加華南城商業模式固有缺陷,最終使救援努力付諸東流。
作為曾經中國商貿物流園區開發運營的標桿企業,華南城在全國運營園區 10 萬商戶,直接帶動就業 33 萬人,累計貢獻稅收約 200 億元人民幣。其突然清盤將對區域經濟產生多重沖擊。

更深遠的影響在法律實踐層面。自 2021 年房企危機爆發以來,香港法院已向內地房企業發出至少 6 份清盤令,恒大、華南城等大型案例的跨境清盤操作,成為處理中資企業國際債務的司法模板。
華南城的興衰濃縮了中國地產轉型的陣痛。家居新范式發現,其起家的 " 商貿物流園 " 模式曾被譽為 " 深圳平湖奇跡 ",但電商革命顛覆了傳統批發市場生態,商戶流失導致租金收益銳減。依賴物業銷售回款支撐長期運營的模式,在行業下行期暴露致命缺陷,這是華南城現金流錯配痼疾。
行業反思已迫在眉睫。傳統 " 以售養租 " 路徑失效,產業運營商亟需重構收入模式——輕資產輸出、數據服務、供應鏈金融等方向或成破局關鍵。
從 " 平湖奇跡 " 到 " 清盤樣本 ",華南城 23 年的興衰軌跡,揭示了產業地產商在現金流錯配中的脆弱性,也暴露出在行業系統性風險前,任何單點救援模式在資源輸入、決策響應與風險分擔上的結構性局限。這是華南城的 609 億港元債務困局,更是中國產業地產轉型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