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商業化,超七成概念股業績增長,機構資金大舉增倉。
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從科幻加速駛入商業現實,資本市場已掀起波瀾。隨著特斯拉、宇樹科技等頭部企業推動產品從試點走向量產,A 股人形機器人板塊迎來業績與估值雙升。最新數據顯示,板塊超七成公司前三季度營收或利潤實現增長,機構資金亦大舉增倉,近七成概念股獲得基金青睞。在人形機器人加速商業化落地下,蘊含著巨大潛力的萬億級產業鏈正在快速成型。

11 月 2 日,第十五屆全運會火炬傳遞在深圳舉行,由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全球首款 5G-A 人形機器人 " 夸父 ",憑借穩定的 5G-A 連接保障以及全新的運動控制算法,在無技術人員陪跑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完成火炬傳遞全流程任務。
中國證監會網站顯示,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已啟動 A 股 IPO 流程,這是自宇樹科技之后,第二家啟動在 A 股上市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在此之前,智元機器人(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通過受讓上緯投控全資子公司 SWANCOR 薩摩亞所持有的上緯新材 24.99% 股權提前進入 A 股市場。而年內奔赴港股市場上市的機器人公司則有云跡科技、鎂伽科技、仙工智能、斯坦德機器人等公司。
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最重要的方向之一,目前多方正在協同推動具身智能產業快速成長,除了地方政府發布有利于人形機器人發展的政策,比如杭州市審議通過《杭州市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上海印發《上海市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6-2027 年)》之外,近期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探索多元技術路線、典型應用場景、可行商業模式、市場監管規則,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信通院預測,2045 年后,中國在用人形機器人可能超過 1 億臺,整機市場規模可達約 10 萬億元級別。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也預測,未來十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有望持續增長,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銷量將超過 500 萬臺,市場規模將突破 4000 億元,2025-2035 年復合增速達 51.7%。
國金證券在研報中稱,人形機器人今年開啟批量交付,國產機器人訂單合計超 30 億元,對應近 2 萬臺人形機器人本體,其中優必選、銀河通用、智元已公開訂單規模分別超 6.3 億元、7 億元、1 億元;對應零部件核心公司今年人形機器人業務收入初步呈現業績增量,但大部分人形機器公司訂單在千臺級別左右,大部分零部件公司還在小批量過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股東大會將在 11 月 6 日召開,馬斯克的新薪酬計劃也將進行投票表決。其薪酬計劃涉及交付 100 萬臺人形機器人目標。根據此前的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馬斯克展望機器人將在 2026 年進入量產,2026 年計劃生產 5 萬臺機器人,2030 年提升到 100 萬臺。特斯拉的百萬臺人形機器人量產一旦展開,產業鏈上的具備優秀制造和管理能力的零部件企業將明顯受益。
板塊業績整體向好
在人形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下,A 股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今年前三季度不僅實現整體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且多數零部件核心公司的基本面也得到明顯改善。
據 Wind 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 ,Wind 人形機器人板塊的 110 家概念股合計實現營收 18939.55 億元和歸母凈利潤 1519.94 億元,相比 2024 年同期營收合計 16855.71 億元和歸母凈利潤合計 1276.16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12.36%、19.1%。
個股方面,營收和歸母凈利潤規模居前的三家公司為比亞迪(002594.SZ)、美的集團(000333.SZ)、寧德時代(300750.SZ),這是板塊中僅有的三家能夠實現營收過千億、歸母凈利潤過百億的公司。這三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 5662.66 億元、3647.16 億元、2830.72 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 233.33 億元、378.83 億元、490.34 億元。三家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合計占比均超過板塊整體的 60% 以上,分別達到 64.1% 和 72.54%。
在同比增長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增長的公司多達 81 家,占比 73.64%;實現歸母凈利潤增長公司有 77 家,占比 70%。在營收增長公司中,增速超過 50% 的有 8 家,其中晶品特裝(688084.SH)、奧比中光(688322.SH)、勝宏科技(300476.SZ)是營收增速最快的前三家公司,分別同比增長了 211.05%、103.5%、83.4%;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 50% 的公司家數多達 34 家,其中增速最快的前三家公司是遠大智能、拓斯達、華興源創,分別同比增長了 609.62%、446.75%、396.43%。
在單季運營表現方面,第三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的公司達 81 家,占比 73.64%;實現單季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有 75 家,占比 68.2%。其中,科沃斯、遠大智能、奧比中光是第三季度業績增長最快的公司,單季業績同比增長 7160.87%、4504.81%、789.83%。
在市場表現方面,今年以來截至 11 月 3 日,勝宏科技、上海洗霸、臥龍電驅、中大力德是 110 家人形機器人概念中表現最好的公司,分別上漲了 611.24%、238.87%、228.51%、207.84%。而若從今年三季度以來至 11 月 3 日的市場表現看,臥龍電驅、勝宏科技、北方稀土、金發科技、三花智控是人形機器人板塊中表現最好的公司,分別上漲了 136.67%、121.87%、96.39%、92.05%、84.95%。
上述公司中 , 勝宏科技是 PCB 龍頭,其與人形機器人領域部分國內外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應用于該領域的 PCB 產品已進入生產銷售階段;上海洗霸雖未直接與人形機器人產生交集,但其研發的固態電池(半固態與準固態)材料可適用于人形機器人的電源;臥龍電驅的全數字化伺服驅動產品、無框力矩電機、高爆發關節模組均用于人形機器人,合作對象有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等;中大力德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的核心定位是精密減速器及一體化執行單元供應商,產品覆蓋行星、諧波、RV 減速器全品類,是國內少數具備全矩陣減速器量產能力的企業,其與智元機器人、特斯拉 Optimus 均有合作;北方稀土的稀土永磁材料(如釹鐵硼)是人形機器人驅動電機的核心組件,產品已進入特斯拉 Optimus、宇樹科技等頭部企業供應鏈,人形機器人磁材訂單占比達 30%;金發科技研發的系列高性能半芳香聚酰胺和 PEEK,批量應用于無人機和人形機器人結構件;三花智控在 2023 年成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一級供應商(Tier 1),為 Optimus 提供旋轉關節和線性關節執行器總成。
對于年內人形機器人板塊漲幅最好的勝宏科技,興業證券在研報中稱,憑借領先的技術能力、交付能力和全球化服務能力,公司已成為國內外眾多頭部科技企業的核心合作伙伴,在 AI 算力卡、AI Data CenterUBB&交換機市場份額全球領先。產能方面,公司不斷加快惠州廠產能擴充,泰國和越南生產基地也在積極推進,規劃布局 HDI 和復合型高多層產品。預計公司 2025-2027 年歸母凈利潤為 50.74 億元、84.66 億元和 118.61 億元,對應當前股價(2025 年 10 月 29 日收盤價)PE 為 58.1 倍、34.8 倍和 24.9 倍,維持 " 增持 " 評級。
機構資金深度布局
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基本面的改善,讓機構積極看好并增倉。據 Wind 統計,今年 10 月以來有 44 家人形機器人公司獲得機構調研,其中,奧比中光、步科股份分別被調研了 3 次,而調研次數在 2 次的公司則有榮旗科技、當升科技、航天智裝、勝宏科技等 9 家公司。
若進一步觀察自三季度以來的機構調研情況,超過 85%(94 家)的人形機器人公司獲得過調研,其中調研次數超過 10 次以上的公司有匯川技術、北方稀土、中控技術、埃斯頓、奧比中光、奧普特。匯川技術是其中被調研次數最多的公司,達 40 次。
在機構積極調研的同時,基金三季報也披露,有 95 家人形機器人公司被基金持倉,相比一季度基金持倉情況,出現增倉的公司多達 71 家。其中,增倉數量超過 5000 萬股的公司有領益智造、機器人、億緯鋰能、北方稀土、長盈精密,分別增倉了 17230.41 萬股、6125.31 萬股、5920.76 萬股、5733.44 萬股、5563.39 萬股。而若從持倉比例上看,則是夏廈精密、眾辰科技、奧普光電、科沃斯、北特科技增倉比例居前,持倉占比分別增長了 25.27、19.43、6.09、5.73、5.39 個百分點。
除了基金在看好人形機器人公司,其他機構資金也在積極看好,比如社保基金和 QFII。其中,社保基金一季度持股 11 家,而到了三季度末則持股 12 家,新進和增倉的公司有 9 家。社保基金最看好的 3 家人形機器人公司是豪鵬科技、怡合達、新時達,三季度末分別持倉比例為 5.24%、2.98% 和 1.54%,三季度以來至 11 月 3 日分別上漲了 33.81%、25%、25%。QFII 今年三季度末持人形機器人概念股 24 家,尤其看好夏廈精密、榮旗科技、得潤電子、步科股份,對這些公司持倉占比分別達 3.43%、2.56%、2.24%、2.01%。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