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鏡像工作室,作者 | 程大發,編輯丨周近嶼
從工作的第一天起,27 歲的金明就意識到 " 我不想工作 "。為此,她定下了 100 萬存款的目標," 攢夠就辭職,用利息過日子。"
像金明一樣," 用利息生活 "" 提前退休 " 曾是許多年輕人的浪漫想象。在銀行存款利率較高的前幾年,不少人的確通過高息大額定存的收益實現了 " 低欲望躺平 " 體驗。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一些人甚至成為 " 存款特種兵 ",不惜坐飛機和高鐵,跨省、跨市存錢。(詳見鏡相工作室此前內容:攢夠 10 萬,我選擇裸辭用利息生活)
但近年來,存款利率一直處于下降通道,短期利率進入 "0 字頭 "(注:一年期定期不足 1%),中長期利率也全面進入 "1 時代 "(注:三年、五年定期利率普遍不足 2%)。曾經用利息過上低欲望生活的年輕人們,如今已很難覆蓋日常生活開支。
有人重新回到職場上班;有人調整了儲蓄目標;還有的人,將目光轉向了理財投資提高收益,通過余額寶或債基、黃金和指數基金做 " 新三金 " 配置成為熱門話題。
金明屬于后者。今年初,一度追著高利率銀行存定期的她,將到期的存款全換成了黃金基金。7 月,她又將大部分的錢投入基金市場。在低利率時期,越來越多的 " 金明們 " 重新對存款排兵布陣,試圖尋回對生活的掌控感。
" 用利息生活 " 的夢碎了
金明曾經問過 AI:如何能快速獲得一百萬,實現 " 退休自由 "?答案很多,但本質都一致:極致儲蓄,拼命開源。
她生活在山東濟南,每月最大的開銷是房租,好在合租房租金便宜,加上水電費和物業費,每個月需要不到 1000 塊。為了存錢,她早餐只吃 3 塊錢的包子,午餐不到 20 塊錢,晚餐基本不吃。" 一是要減肥,二是不會做飯,在外面吃還挺貴的。" 她說。
為了多攢一點錢,她還運營了一個自媒體賬號,收入雖然不高,但是經常能接到一些護膚品和咖啡飲品的商單,既能開源又能節省相關開銷。
工作 5 年后,她攢下了 10 多萬元,將所有的錢都放在余額寶里。2023 年,她聽說地方銀行的存款利率很高,又化身 " 存款特種兵 ",將存款分成幾份,以半年到一年為周期,騰挪不同的銀行存定期。
當時,銀行存款的年利率最高 3.2%,10 萬元存款每年能有近 3000 元利息,足夠她支付一季度房租。靠著這樣的節儉和開源,她一步步走近 " 用利息生活 " 的目標。
但近幾年來,隨著銀行利率普遍下調,她發現存款的收益越來越低,到今年 7 月,就算存到利息最高的銀行,月利息也不足 200 元。一度令她感到迷茫。

這是像金明一樣 " 用利息生活的年輕人 " 面臨的共同問題。3 年前,攢夠 100 萬的三三旅居各地后,住進惠州的養老小區,主要靠 75 萬定存的利息生活。但隨著利率下行,月利息已經難以覆蓋他每月 3000 元開支。
" 我感覺對未來還是比較擔憂的,一方面利率降得太快了,另一方面又沒有太好的投資產品供選擇。" 三三說。
在小紅書上,# 用利息生活 # 閱讀量已經從去年的 1.4 億,提升至如今的 4.3 億,但內容已經從分享生活和存款收益更多轉向了討論理財配置。
在豆瓣 " 用利息生活 " 小組,很多人發帖問:三年 / 五年前的定存馬上到期了,以后該何去何存?
這個擁有 70 多萬成員的小組,是夢想用利息生活的年輕人聚居地,他們會在小組中分享儲蓄經驗。前幾年的討論帖中,三年期的定存利率普遍高于 3%,最高的甚至能達到 4.8%;到了今年夏天,在一條 " 求 3% 利率定存推薦 " 的帖子下面,組員們討論來討論去,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現在定存利率能到 2.5% 就算不錯了。
于是,有人宣布 " 用利息生活夢想破裂 ";有人提高了 " 退休自由 " 的門檻,將儲蓄目標從 100 萬增加到 200 萬;還有人則因為利息不能覆蓋日常支出,已經重回職場。

更多的人則是將目光轉向投資理財。今年以來,與儲蓄利率下降相對的是,黃金價格頻頻上漲,權益類基金凈申購規模創近三年新高。曾把安全感寄托給利率的年輕人,將目光轉向了投資市場。
去年 11 月,金明在支付寶買入了 1000 元黃金基金試水,發現賺錢后逐步加倉到 5 萬元;今年 7 月,黃金漲勢放緩,她又將更多的錢投入風險與收益更高的指數基金。但不管重心在哪里,她始終保持在不同市場均有資金。
" 不能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她說,投資市場大起大落,單押權益基金或者黃金也都風險頗高。這也是降息潮下,年輕人的普遍選擇。
年輕人轉戰 " 新三金 " 配置
金明從事互聯網營銷工作,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上網,熟知流行趨勢和熱點。今年 6 月以來,她在網上頻繁看到 " 新三金 " 這個詞。
所謂 " 新三金 ",是一種理財組合,也是今年流行起的一種配置方法,將余額寶或債基作為底倉,黃金基金對沖風險,指數基金或權益基金抓住市場機遇。三者各司其職,既有流動性,也有抗風險能力。
28 歲的小蘇通過不少踩坑的經歷,才形成了如今的 " 新三金 " 配置。他現就職于深圳的一家半導體公司,曾因為輕信數字貨幣的傳銷,被騙了 1 萬塊積蓄,后面他一頭扎入股市又全虧損。過去的經驗教會他:" 要避免高風險理財。以前是看好一個產品就 all in,現在明白了把雞蛋分開放,才能抗住風浪。"
于是,他配置了當下熱門的 " 新三金 "。余額寶里留 3 到 6 萬應急和日常支取;每天定投債券基金和黃金基金——前者漲跌溫和,當作長期存款,后者與其他資產對沖風險,穩中有漲;指數基金追求更高的收益。
靠著這樣的理財組合,無論行情如何震蕩,他的收益始終穩中有漲。到今年,他已經攢下了 24 萬元,其中理財收益率達到 12%。
三三的經歷與小蘇類似,退休前他曾嘗試過單一的理財投資。一次是嘗試虛擬幣爆倉,另一次是炒股,兩次投資均損失慘重,
如今,他明白了,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追求高收益,而是把控好風險。
對于許多用利息生活的人來說," 新三金 " 滿足了這一核心訴求:雖然收益沒有高風險資產那樣顯著,但能在低欲望的生活里維持基本生活節奏和心理確定感。
事實上," 新三金 " 并非憑空出現。早在 1987 年,美國經濟學家哈里 · 布朗就提出了相似的 " 永久投資組合 " 理論:把錢平均分配到股票、長期國債、現金與黃金,并定期再平衡。歷史數據表明,采用永久組合配置的投資組合長期內不僅實現了穩健收益,還有效控制了風險。雪球網的回測數據也顯示,過去 30 多年,這類配置的年化收益約為 7%,波動率可控。
越來越多人開始逐步意識到配置的重要性。螞蟻財富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4 月底,已有 937 萬 90 后、00 后配置了 " 新三金 "。
新三金分散風險的特性和金明的需求也不謀而合。她不是一個高物欲的人,50 塊錢買的棉服可以穿 4 年," 反正保暖就行 "。
她想快點存到 100 萬,然后過相對自由的生活。在支付寶上,她配置了 2 萬黃金基金、2 萬余額寶基金,剩下的則全部買入高風險也高收益的指數基金。

" 上半年投資黃金賺了幾萬塊,所以我覺得我可以拿出一部分收益去嘗試(更高風險)了。" 她解釋。雖然增加了指數基金占比,但跟小蘇、三三等人一樣,她仍然希望通過新三金配置分散風險,不要太冒進。
重建自己的生活秩序
今年 7 月,金明正式開始了她的 " 用利息生活 " 實踐。
在支付寶等不同平臺上,她關注了 80 多個投資理財博主。每天,她都會看完所有博主的理財操作,再結合自己的需求,在下午 3 點前完成基金的買進賣出。
她的生活被切成節奏清晰的三段:早晨,利用洗漱時間看完理財博主的分析視頻;中午吃飯時,閱讀所有對基金行情的分析;晚上回到合租屋,在室友吵鬧的背景音中復盤當天市場走勢。
今年,她已累計賺了 3 萬多,平均下來收益不僅覆蓋每月日常支出,還提升了她的日常生活質量。她給自己預留了一筆與朋友聚會用的 " 快樂基金 ",偶爾收益較高的時候,她還會買杯奶茶獎勵自己。

她把理財經驗發在小紅書上,很快積累了 3 萬多粉絲。她和粉絲們每周在群里交流心得,金明常提醒大家:" 我是偏激進的,你們想穩一點,就多買債基一類風險偏低的。"
看著群友陸續盈利,她突然意識到:為了逃離工作而開始的理財,卻幫助她找回了在工作中丟失的價值感。
過去幾年,金明一直處在迷茫和不安中。生活里,她陸續經歷鄰居的離世、親戚生意破產;職場上,她也因為公司裁員突然失去了上班搭子。金明對未來產生了一種深切的焦慮:" 萬一被裁的是我呢?萬一生病的是我爸媽呢?"
最焦慮的時候,她看遍了支付寶上的保險產品,還給自己買了重疾、意外等保險。那時候,唯一讓她安心的是存款上漲。因為錢每上漲一分,未來就多一分的保障。
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掌控感。金明說,她常常在工作中深感無力:" 有時候已經付出了十分努力,但項目就是只能做出兩分成果。" 但這幾個月來,她 " 投入六分精力就能看到五分回報 ",那種努力與回報的對等,就是掌控感的切實證明。

這也是理財配置帶給年輕人的共同的底氣。在黃金短期價格像 " 跳樓機 " 一樣劇烈波動時,小蘇收益穩定,心態也保持平穩;三三也并不打算結束自己的退休生活,他打算將到期的 75 萬存款重新分配,換成 " 新三金 " 收益,繼續實現 " 局部躺平 "。
用利息生活,像是一場被打斷的美夢;而 " 新三金 " 配置理念,則是在夢醒后的嘗試。它或許不能通往財富自由,卻是年輕人們試圖重建生活秩序的新方式。
參考資料
21 世紀經濟報道:《存款利率又雙叒下滑!9 月份 5 年期已跌至 1.519%》
雪球網:《哈利 · 布朗的永久投資組合:核心觀點與對普通投資者的啟示》
三聯生活實驗室:《" 低能耗 " 青年,正在用 " 新三金 " 搞錢》
【版權聲明】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鏡相工作室,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