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人形機器人新勢力星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星際動力 "),入駐浙江寧波前灣新區,并舉行發布活動。
星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由國內基建類上市公司宏潤建設與人工智能企業矩陣超智共同創立。其中,宏潤建設持股 60%,矩陣超智持股 40%。
矩陣超智創始人張海星是唯一一個接受馬斯克邀請、面試的中國高管,因此團隊吸取了特斯拉機器人研發經驗。從產品設計、模型算法到機體工藝全覆蓋,團隊擁有構建人形機器人軟硬件全棧技術生態。

發布會現場,張海星從多個方向介紹了星際動力的產品、技術特色:造出 " 更像人 " 的雙手 ; 賦予機器人 " 能看會聽能說、自主操作 " 的具身智能大腦。
星際動力靈巧手,有 22 個主動自由度 +5 個被動自由度,可以主動活動,既能穿針引線,也能靈巧地使用工具,這是實現精細作業的前提。
同時,星際動力機器人也包括可以如同搭積木般組合的關節系統,可以將負責直線運動和旋轉運動的關節,像搭積木一樣組合在了一起。這就像人的膝蓋更適合前后彎曲承重,而手腕更適合靈活轉動。
同時,星際動力賦予了機器人 " 能看會聽能說、自主操作 " 的具身智能大腦。并將這個大腦分成兩部分:一個負責思考規劃的云端大腦,就像人的司令部;一個負責精準執行的本地小腦,保證動作精準。
" 這套高度智能的自研系統,讓我們把最核心的控制代碼從幾十萬行精簡到了 3000 行以內——代碼越少,意味著出錯的概率越低,系統越穩定、越可靠。" 張海星表示。

除了技術,張海星對人形機器人的產品與戰略也有獨特思考。在他眼中,未來的機器人不應該是個昂貴的定制藝術品,而應該是能像樂高積木一樣,根據不同任務自由組合的標準化產品。
為了實現可以自由組合的標準化產品,張海星帶領團隊獨創了 " 硬件抽象層 ",實現了軟件和硬件的解耦。這就意味著,星際動力產品的系統可以兼容不同供應商的零部件。
未來,可以像選配電腦一樣選配星際動力機器人。例如,服務物流場景可以選擇強負重腿和抓取型手;如需做精密裝配,就換上高精度靈巧手。
據張海星透露,星際動力計劃在 2026 年實現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