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海 " 十年,春風動力(603129.SH)第一次把 " 補稅 " 寫進了財報風險提示欄。
10 月 29 日,春風動力發布公告稱,其美國全資子公司 CFP 收到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出具的《行動通知》,要求對從中國出口至美國的 U/Z 系列產品(涵蓋UTV、SSV 車型)進行商品歸類調整,并按提高后的稅率補繳相應稅款。
這筆突如其來的追繳令,讓這家中國摩托車制造巨頭陷入一場海外稅務糾紛。
美方突襲征稅
根據公告,此次風波源于 CBP 對春風動力歷史出口產品的歸類認定調整。之前相關品類歸屬低稅率,而現在美方認為該歸屬于高稅率。
據業內相關分析,該類產品涉及技術參數、用途描述與美方海關稅則編碼的匹配差異,一旦被認定為 " 申報不符 ",企業將面臨高額罰金甚至信用降級風險。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3 日,CFP 已收到的相關賬單累計金額高達1932.87 萬美元(1.4 億元人民幣),相當于春風動力去年全年凈利潤的近三成(據財報數據,公司 2022 年凈利潤約 5.2 億元)。CBP 后續追溯調整稅款賬單將結合申訴情況,目前仍存在不確定性。

企業緊急應對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5 年 9 月,美國地區的銷售占春風動力總收入的比重已降至 30%以內,公司表示此舉是為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面對巨額稅款追繳,春風動力工作人員回應稱,相關稅款補繳對 CFP 當前日常經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CFP 作為春風動力在美國的全資子公司,其主要業務為全地形車及摩托車銷售。2025 年半年報顯示,CFP 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 28.90 億元,實現凈利潤 1.61 億元。
截至 6 月底,CFP 總資產為 34.78 億元,凈資產為 7.30 億元。從財務緩沖能力看,其自身盈利狀況為應對突發稅務增收提供了支撐。
近年來,公司早已開始布局全球生產網絡,加速推進東南亞(泰國)和北美(墨西哥)生產基地建設焊接、涂裝、總裝等核心工藝生產線,通過本地化生產規避貿易壁壘。
此外,春風動力表示,不排除采取聘請律師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申訴和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起上訴等措施依法維權。

春風動力案例揭示了中國制造業出海面臨的共同挑戰。近年來,隨著中美經貿摩擦常態化,美國以 " 國家安全 "" 知識產權 " 等名義強化進口管制,海關審查趨嚴已成趨勢。
僅 2023 年以來,已有多家中國上市公司因類似原因遭遇美方罰款或貨物滯留,涵蓋機械、電子、化工等多個領域。
在全球化布局中,稅務合規已是必然趨勢,企業需要構建高效、靈活的全球產能布局,形成多點支撐生產體系,才能依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靈活調整生產計劃,確保供應鏈既穩定又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