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 的蘋果稱得上是無可爭議的創新標桿。然而在智能音箱這個賽道,就輪到蘋果向友商學習了。日前有消息源透露,蘋果或將會推出一款帶屏智能音箱 "HomePod Touch",其售價可能會與 350 美元的初代 HomePod 保持一致。

作為蘋果公司過去十年中幾乎能與 MacBook 蝴蝶鍵盤媲美的黑歷史產品,初代 HomePod 的價格堪稱是 " 跳水冠軍 ",上市不久就降價到 299 美元,國內市場甚至還出現過 3000 元買兩臺的優惠價。
初代 HomePod 的失敗,在于彼時的蘋果尚未參透智能音箱市場的底層邏輯,錯誤的押注了音質。在 2017 年秋季與 iPhone X 一同亮相的初代 HomePod 其實同樣貫徹了蘋果的創新哲學,即不盲目追求 " 首創 ",而是致力于將成熟技術打磨成顛覆行業的使用體驗。

奈何人類對于音樂的主觀性非常強,這就導致在很多人看來,音質與玄學緊密關聯。可問題是關注音質的發燒友,因為慣性會更傾向于選擇傳統音頻品牌,而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初代 HomePod 在音質上的優勢又不太好感知,價格也過于高昂。最終 " 高不成低不就 " 的初代 HomePod 黯然退場,使得蘋果試圖用計算音頻來顛覆智能音箱賽道的意圖落空。

那么問題就來了,HomePod Touch 放棄音樂播放器的定位,轉而成為智能家居的 " 可視化控制器 " 能成功嗎?事實上,帶屏智能音箱的出現,是廠商們發現語音交互的低效讓智能音箱無法承擔起智能家居中樞這個責任,為了彌補語音交互的孱弱,屏幕就開始逐步出現在了智能音箱產品上。

消費者也已經發現,如果真的需要一個智能手機之外的家居設備控制中樞,為何不能是平板電腦呢?順著這個思路,就有廠商推出了 " 閨蜜機 " 這種產品。畢竟如果消費者真的對家居場景中的 " 第二塊屏 " 有需求,融合了電視和平板電腦特質的 " 閨蜜機 ",要遠勝于融合了智能音箱和平板電腦的帶屏音箱。

此前,小米首款搭載 " 超級小愛 " 大模型的小米智能音箱 Pro 迅速走紅,成為高端市場的現象級產品,就已經說明了消費者需要的是具備上下文理解、個性化推薦,甚至是情感交互能力的產品。相比于純粹操控其他設備,面向銀發一族的陪護與應急響應、針對兒童的教育互動與行為引導,或許更能戳中消費者的痛點。
從連接設備到理解人,這可能才是智能音箱的未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