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淘寶閃購呼朋喚友,喊來菜鳥助力的同時,美團也開始在運力層面找外援了。然而與淘寶閃購不同的是,他們為騎手減負的方式不是找到更多騎手,而是基于分工協作這一邏輯來為騎手找 " 搭子 "。
日前美團方面透露,為攻克用餐高峰寫字樓外賣配送難題,已在重慶等地試點組建 " 接力送 " 團隊,探索分段履約模式。據了解,在這個模式下,當騎手將訂單放至樓下交接點后,駐樓接力配送員將專門負責樓宇內部的配送,從而協助騎手完成 " 最后 100 米 " 的配送。

眾所周知,打工人是餐飲外賣的高頻用戶。然而高層寫字樓同樣也是外賣配送的 " 老大難 " 場景,往往存在 " 電梯等不來 "、" 地址找不到 "、" 樓棟進不去 " 等難題,不僅影響用戶體驗,也直接限制了騎手的接單能力和收入水平。
引入接力配送員這一角色,無疑是一次模式的創新,也打破了 " 外賣配送全程由騎手負責 " 這一固有模式,既有利于提升用戶體驗,還可以給騎手減負。
事實上,在美團親自下場、試點接力送模式前,深圳華強北等地因樓宇密集、樓層高聳等,便已自發出現了一批 " 跑樓人 " 負責轉運樓內訂單。只是由于缺乏監管與治理,這套模式也面臨著樓內交付及售后環節責任不清、賠付難定、騎手不易追溯等問題,給騎手、用戶、商家、平臺帶來新的困擾。

當然,美團為何會在此時聚焦寫字樓配送模式的創新,也是一個必須放在 2025 年即時零售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審視的問題,此舉也折射出美團在日益激烈的外賣和即時零售競爭中的破局思路。那就是在補貼難以持續的共識下,美團試圖通過運營創新與技術賦能來提升效率,而這無疑是一個更能夠持續的路徑。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即時零售品類的不斷擴展、場景的多元化,類似 " 接力送 " 的模式創新或將不斷涌現,從而推動這個行業從 " 萬物到家 " 向 " 萬物高效到家 " 演進。

要知道以高校為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方面此前發布的相關報告中就顯示,2023 年中國校園外賣市場規模達 1025 億元、同比增長 18.7%,預計 2026 年將突破 1800 億元。而且這些細分市場也正是因為更難啃,才有可能為美團帶來加更難以撼動的護城河。
更何況淘寶閃購、京東秒送等平臺也已經開始在細分賽道發力。例如京東秒送在繼續強調 " 品質 " 二字的同時,也開始發力 ToB 場景。據今年早些時候京東外賣方面公布的相關信息顯示,已與眾多行業頭部企業在品質工作餐、節日福利、會務茶歇、市場營銷、社會責任等領域展開合作,為其帶來多場景、高品質的企業用餐解決方案,覆蓋重點企業數量超過 15000 家。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