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收購的第七年,阿里終于徹底 " 消化 " 餓了么。11 月 3 日有部分用戶發現,在將餓了么 App 更新至 12. 0.1 版本后,App 的圖標中出現了 " 淘寶閃購 " 字樣,隨即 " 餓了么 App 更名為淘寶閃購 " 沖上熱搜。

然而一個在數億用戶中已經建立起有效認知的名字,無疑有著巨大的品牌價值,所以放棄餓了么、轉推新生的淘寶閃購,阿里必然是有著自己的打算。
如今淘寶閃購在問世短短半年時間后、就兼并了老前輩餓了么,用 "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 來形容無疑恰如其分。此前在今年春季,面對美團在 3C 領域的攻城略地,京東被迫防守反擊、上線了京東外賣。在左手用社保籠絡騎手、右手借助補貼來招攬用戶的情況下,京東外賣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日訂單量突破 2000 萬單。

當一邊是京東外賣異軍突起,一邊是美團不動如山之時,到底是誰在 " 流血 "?自然就是作為外賣賽道 " 二當家 " 的餓了么。
今年 4 月末,受到沖擊的餓了么宣布開啟百億補貼。可如果僅僅只是這樣也就罷了,當京東將外賣縫合至主站,通過外賣流量驅動電商業務的做法取得一定成績后。隨后在在五一假期,淘天旗下即時零售業務 " 淘寶小時達 " 就升級為 " 淘寶閃購 ",淘寶 App 首頁 Tab 也新增了 " 閃購 " 的一級入口。
京東這套主站流量 + 百億補貼的打法可謂是威力驚人,淘寶閃購上線 48 小時就實現了日訂單突破千萬。緊接著 8 月 7 日至 9 日,在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88 會員日 "、" 超級星期 6"、" 大會員體系 " 等組合拳,以及線下鋪天蓋地的廣告助推下,淘寶閃購日訂單量連續突破 1 億單,日訂單量份額首次超過了美團。

由于餓了么只是一個外賣平臺,可淘寶閃購不僅有外賣,所以后者能帶動淘系電商業務增長,可能才是阿里方面最為看重的一點。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阿里每一次宣傳都是以淘寶閃購為核心。在此次外賣大戰中,淘寶閃購是 " 主 C"、餓了么為 " 輔助 ",這一點早就已經是明牌。

過去半年,餓了么成功完成了孵化淘寶閃購,所以現在將兩者合二為一,餓了么算得上是功成身退。如果沒有餓了么,淘寶閃購這塊招牌或許遠沒有當下這般閃耀。
畢竟作為淘寶閃購的前身,淘寶小時達只能說是不溫不火。自 2020 年 6 月在全國 16 城上線到 2025 年 4 月退場,其運營近 5 年時間,也只僅僅沉淀了千萬級訂單。

淘寶閃購兼并餓了么,或許正是阿里旗下電商平臺向大消費平臺轉變的關鍵。半年前當外界討論京東和美團為何會點燃新一輪外賣大戰時,王莆中用 " 如果把外賣當作即時零售(30 分鐘送萬物)的一部分 " 道破天機,這背后就是美團、京東都將外賣視為點燃消費者對于即時零售興趣的導火索。
畢竟還有什么能比 " 下單馬上就能送到 " 的外賣,更能培養用戶關于即時零售的認知?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預測,到 2030 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將超過 2 萬億元人民幣。
所以作為電商賽道可能是最后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在即時零售之戰中笑到最后或許就將贏得未來。

如今的消費者愈發傾向于即興消費," 現在就要 " 這樣的消費心理就正是即時零售的土壤。傳統電商的邏輯是 " 蓄水 ",即誘導用戶將日常需求積攢到特定節點釋放,而即時零售則是 " 一站式即時滿足 "。如果友商開始轉型即時零售、而自己無動于衷,最終的結果就會是用戶的消費心智和時間會被友商提前截留。
所以這樣來看,做淘寶閃購并非阿里的可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