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5日,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賽力斯 ")正式以 "9927" 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成為首家 "A+H" 兩地上市的豪華新能源車企,此次募資凈額 149.16 億港元,成為亞洲年內最大 IPO 車企。據了解,賽力斯在港交所 IPO 最終發售價定為每股 131.5 港元,開盤即遭破發,低開 1.98%,開盤后股價繼續下挫,最多跌超 5%,但尾盤又迅速拉升,最后截至收盤,賽力斯報收 131.5 港元,收盤價即開盤價,總市值為 2279.64 億港元。
在此之前,賽力斯(原名為 " 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 " 小康股份 ")于 2016 年 6 月 15 日在上交所首發上市,股票代碼為 601127,發行價格為 5.81 元 / 股,開盤即封 44% 漲停,成為重慶第三家 A 股上市汽車整車企業。2022 年 7 月,公司中文名稱由 " 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變更為 " 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簡稱同步變更為 " 賽力斯 ",證券代碼 601127 保持不變。賽力斯在 A 股上市后持續推進資本運作,包括多次定向增發,并于 2025 年啟動港股上市計劃,擬通過 "A+H" 雙資本市場布局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截至目前,賽力斯 A 股股價為 146.03 元,總市值為 2543.82 億元。
為什么賽力斯要赴港上市?主要還是因為資金需求。
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賽道,研發投入與市場拓展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這兩者都離不開雄厚的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迭代迅速,智能駕駛、三電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研發需要持續且高額的資金投入。賽力斯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體系,僅 2024 年研發投入就高達 70.53 億元,同比增長 58.9%。然而,技術研發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以支持其在智能駕駛、新能源技術等領域的深入探索與創新。
除了研發,市場拓展同樣需要大量資金。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需要不斷擴大銷售網絡、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強售后服務,以吸引更多消費者。為了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賽力斯需要拓展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這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同時,賽力斯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海外市場的開拓涉及到建立銷售網絡、品牌推廣、適應當地法規和市場需求等多個方面,這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港股市場作為國際知名的資本市場,擁有豐富的資金資源和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賽力斯赴港上市,能夠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國際資本的關注與投入,為企業的研發創新和市場拓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助力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賽力斯的銷量與營收數據都比較亮眼,在這個時機選擇赴港上市,有利于增強資金實力,緩解資金壓力,同時還有利于提升該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助力品牌國際化。
自 2021 年與華為跨界合作推出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問界以來,已推出包括問界 M5、問界 M7、問界 M8、問界 M9 四款車型。華為技術的加持,使得問界車型備受吹捧,是鴻蒙智行的主要銷量來源。雖然華為的技術和品牌影響力為賽力斯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也使得賽力斯在一定程度上對華為形成依賴。隨著華為與越來越多的車企展開合作,如何保持自身在華為合作體系中的獨特優勢,確保華為對問界系列車型的持續投入和支持,是賽力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市場上對于華為是否會在眾多合作車企中平均分配資源,導致問界系列產品優勢不再的擔憂也日益加劇。
年內,問界主要推出了全新問界 M7,以及完善產品矩陣,旗下所有產品均提供增程 + 純電可選,豐富消費者的選擇,目前問界主要銷量來自 M8 和 M9,M7 在換代后能否繼續熱銷還有待考察。數據顯示,2025 年 1-10 月賽力斯汽車累計銷量 32.50 萬輛,同比下滑 0.58%,其中 10 月銷量 4.87 萬輛,同比增長 43.82%。零售數據顯示,2025 年前三季度問界 M8 和問界 M9 銷量均超過 9 萬輛,分別為 99529 輛、93102 輛,問界 M7 為 47722 輛,問界 M5 為 28731 輛,據此統計問界銷量為 26.91 萬輛。
賽力斯赴港上市,是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赴港上市,不僅為賽力斯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使其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國際資本,為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注入強大動力,加速其國際化戰略布局,提升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有助于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和治理水平,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隨著技術創新的不斷推進和市場份額的逐步擴大,賽力斯有望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幾年,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帶動營收和凈利潤實現跨越式增長。同時,賽力斯將通過優化成本結構、提高運營效率等措施,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