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 11 月 7 日訊 為進一步規范 " 免密支付 " 業務開展,切實保護用戶權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11 月 6 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以下簡稱 " 協會 ")發布《關于加強 " 免密支付 " 業務安全管理的倡議》。從支付服務主體與用戶兩方面提出倡議,進一步規范 " 免密支付 " 業務開展,切實保護用戶權益,規范免密支付使用。
協會倡議支付服務主體從五個方面加強 " 免密支付 " 業務的安全管理:一是規范授權流程,確保用戶基于真實意愿開通,杜絕默認開通,充分保障用戶的選擇權與知情權;二是強化商戶風險管理,提供交易限額管理功能,避免為高風險商戶開通相關服務;三是加強交易環節監測,防范資金損失風險;四是切實保護用戶權益;五是持續做好業務跟蹤與規范管理。
對用戶而言,協會建議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加強手機設備和賬戶的安全防護,例如啟用雙重驗證、定期更換密碼等。同時,提高風險識別能力,警惕各類營銷誘導,避免在公共設備上留存支付信息。用戶還應定期檢查免密支付簽約狀態,關注交易提醒,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凍結或關閉賬戶。
記者注意到,當前免密支付市場的確存在一些亂象。去年 11 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4 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一些經營者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小額免密支付和部分銀行小額交易無短信提醒的漏洞,在各類 app 中植入廣告鏈接,點擊廣告就會自動跳轉免密支付,消費者無意中點擊即被跳轉扣費并自動續費。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協會這一倡議從支付服務主體、支付用戶角度分別切入,既給予了用戶全面的免密支付風險提示,也給支付服務主體后續的免密功能細化調整提供了有益指引。
蘇筱芮預計,后續支付服務主體將積極響應協會倡議,針對目前免密支付產品設計、使用提示、客服咨詢等重點業務環節進行調整,不斷強化與完善免密支付領域的金融消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