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網訊:11 月 5 日,標普信評 PCA 對 " 藍佛安:加快推進地方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嚴禁新設或異化產生各類融資平臺 " 事件作出點評。
標普信評 PCA 認為,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的最新表態系統性地勾勒出未來五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的總體框架,核心思路是圍繞 " 化解存量 " 與 " 遏制增量 " 雙線發力:一方面通過一攬子化債方案推動存量隱性債務置換,逐步化解既有風險;另一方面嚴禁新設或變相新增各類融資平臺,從源頭遏制債務無序擴張。這一政策取向反映出決策層著力打破隱性債務 " 邊化邊生 " 循環的決心,也預示著債務管理機制正逐步由應急式、周期性的治理模式,向常態化、制度化的長效監管轉變。
我們認為," 加快推進地方融資平臺改革轉型 " 與 " 嚴禁新設或異化產生各類融資平臺 " 并重的表述,表明城投企業的功能定位將迎來根本性調整。未來,城投企業的政府融資職能將逐步剝離,轉而向市場化、實體化方向轉型;對以更名、業務包裝等任何形式新增或 " 異化 " 產生的平臺,監管態度將保持高度警惕和零容忍。在此過程中,城投企業與地方政府信用之間的關聯預計將進一步規范隔離,平臺信用分化亦將加劇,資質較弱、缺乏經營性現金流的平臺面臨更大壓力。投資者需更加聚焦企業自身的現金流生成能力、資產質量及可持續償債能力。
從信用環境影響來看,這一系列舉措旨在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長效機制,長期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優化債務結構。短期來看,化債政策的落實有望緩解部分重點區域的流動性壓力,但轉型過程中仍不排除個別平臺出現風險暴露,投資者應持續關注區域財政狀況、平臺業務實質與轉型進展,審慎識別相關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