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派財經
近日,海淀教育官網發布消息,海淀區 " 雙減 " 專班查處北京高途云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規組織線下學科培訓,并通報了相關情況。
一則處罰讓高途陷入了些許風波。

也就是說,一家曾在教育行業震蕩中掙扎的企業,如今正憑借 AI 賦能和業務重構艱難爬坡。在行業內卷加劇、政策導向明晰的背景下,傳統線下模式需要與友商廝殺,AI 教育又不得不面對內卷。
高途的新增長曲線和拐點還待市場驗證。
01 增長與虧損其實在博弈
對于高途而言,營收高增背后大概率是結構的優化。
回顧過去幾年歷史,2023 年第三季度至 2024 年第四季度連續 6 個季度虧損。2024 年全年凈虧損擴大至 10.49 億元。2024 年 9 月更是一度停播,截至 2025 年 10 月底,其抖音直播間粉絲數在 200 萬左右。
據前段時間高途教育發布的最新財報,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上半年凈收入 28.824 億元,同比增長 47.3%。現金收入表現更為亮眼,Q2 現金收款 22.5 億元,同比增長 36.2%,彰顯市場對其教育服務的持續認可。
收入高增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業務結構的深度調整。素質素養業務與高中學業規劃業務成為增長雙引擎,Q2 合計貢獻營收 11.8 億元,占總營收比重超 85%,同比增長 50%。
業務結構的優化是高途增長的關鍵因素,好的方面,高途已成功擺脫對傳統 K12 學科培訓的依賴,構建起多元化的收入矩陣,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營收保持良好上揚勢頭,看起來高途的商業化成果斐然,戲劇性的是,高途凈虧損為 9,200 萬元人民幣,同比減虧,去年同期凈虧損 4.418 億元。

往深處看,虧損收窄、現金流充裕、費用結構優化,這些信號都表明高途的盈利路徑日益清晰。隨著規模效應持續顯現,高途有望逐步邁入盈利通道。
可這不意味著高途在轉型期沒有任何潛在隱憂了。
盡管整體向好,高途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一,盈利穩定性不足,Q2 虧損打破了 Q1 的盈利勢頭,反映出業務抗波動能力仍需加強;其二,大學生與成人業務占比僅 10% 左右,雖預計將恢復一定正增長,但短期內難以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古人講," 行百里者半九十。" 高途的轉型成效顯著,距離實現穩定盈利、構建絕對競爭優勢仍有距離。當前的增長與虧損并存,正是教育企業轉型期的典型特征,考驗著企業的戰略定力與執行能力。
02 高途想構建多個新增長引擎
毫無疑問,高途試圖在 AI 深度賦能全業務鏈條,作為行業紅利,沒有一家大廠想在此領域落后。
以最近的例子看,10 月中下旬,高途將基于 AI 教育研發中心搭建專屬創新人才團隊,聚焦教育垂直模型研發,構建青少及高中培養知識圖譜、自適應學習系統、智能內容生成、虛擬學習助手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大力建設教育 AI 產品矩陣。
據悉,依托上海成熟的消費市場和教育需求,高途還計劃新增融合了 AI 技術的 " 智慧學習中心,或升級現有校區,為上海本地用戶提供線上線下融合(OMO)的個性化、智能化學習體驗,首批將重點覆蓋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留學服務等非學科領域。
在產品端,高途的 AI+IP 的創新模式成效顯著,2025 年 2 月推出的 " 吳彥祖帶你學口語 " 課程,融合明星 IP 與 AI 陪練功能,據媒體報道,該產品 5 天銷售額超 500 萬元
另外,針對 K12 群體的 " 米小圈動畫中國史 " 課程,借助人氣 IP 與 AI 技術,將知識點趣味化呈現,進一步拓寬了 AI 教育產品的邊界。
其實,高途在 AI 領域能做出相應成就不意外,這是基于 AI 對教育帶來的巨大賦能價值,由產業技術特征所決定;另外一方面,高途或多或少朝著行業趨勢投入了資源,得到來自財報層面的合理回報無可厚非。
多個增長引擎的另外一面是素質素養業務,大概率可以用爆發式增長來形容。
該業務連續多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不僅貢獻了可觀的營收,更彰顯了高途在課程研發與用戶服務上的核心競爭力。
同樣地,高途在線下也試圖持續發力,從 BOSS 直聘網站可以了解到,BD 經理主要是負責您所在的地市的小學和初中市場的拓展,產品是在線直播課程(語數外)直播課程學科類的;
日常工作:主要負責拜訪當地的學校校長和主任,上層關系:教育局教研室;通過各種方式和學校達成合作。最終和學校達成合作將我們的 0 元產品課程推廣到學校,讓學生和家長領取 0 元課程,達到前端招生引流的目的。

實事求是地說,高途在多元布局上的成效,為教育企業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要實現持續增長,仍需在核心競爭力打造上持續深耕,尤其是 AI 層面。其邏輯在于,AI 教育賽道,各大廠家都在卷。
03 AI 教育內卷,不是誰都能打出差異化
站在行業視角,AI 教育市場的激烈競爭格局,2025 年,AI 教育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全球市場規模預計達 70 億 -75 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超 700 億元,預計 2030 年將突破 3000 億元大關。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眾多參與者,既有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也有新東方、好未來做教育的同行,還有字節跳動等跨界玩家,賽道競爭日趨白熱化。
傳統教育巨頭憑借深厚的行業積累快速轉型,新東方的智能學習系統和設備業務,已經在大約 60 個現有城市進行了測試,活躍付費用戶數量達到約 45.2 萬名,科技企業則依托技術優勢搶占市場,科大訊飛等一直是教育賽道的佼佼者。
加之政策層面也持續加碼,國務院發文推進 " 人工智能 +" 行動,多地出臺專項計劃,推動 AI 教育在中小學的全面落地。
在激烈的競爭中,高途憑借先發優勢占據一席之地,考慮其 AI 教育業務市場份額仍有待提升,如何在巨頭環伺的市場中突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內卷之下,實現新的商業化成功,是需要與眾不同的教育解決方案的,可以是某種產品、技術,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商業模式以及策略。總歸一點,構建不一樣的價值或許逃離內卷的最佳解。
明面是,高途走出了一條 "AI+IP+ 垂直領域深耕 " 的差異化道路。如前面所講,IP 合作方面,除了 " 吳彥祖帶你學口語 ",還推出了 " 米小圈 " 系列課程,通過人氣 IP 激發用戶學習興趣,實現知識與情感消費的融合。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更顯著降低了營銷成本,推動獲客效率持續優化。
可回到 AI 教育賽道的內卷本身,最核心的可能還是技術創新不足與市場需求錯配的產物。多數企業仍停留在淺層技術應用,產品同質化嚴重,而市場對個性化、高質量教育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
這意味著,對于高途而言,要持續突圍,需把握三大關鍵:一是深化核心技術研發,提升 AI 在個性化學習、教學效果評估等關鍵環節的表現;二是持續深耕垂直領域,打造更多像護考這樣的標桿產品;三是完善生態布局,通過線上線下融合、IP 合作、校企聯動等方式,構建多元化的競爭優勢。
幾乎每一家企業都知道在 AI 教育賽道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 AI 教育的激烈競爭中,只有堅持以學生需求為中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才能突破內卷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也許這看上去有些空洞或者宏大,反過來講,卻的確又是高途差異化探索的一些方向性建議。
回過頭來看,從連續虧損到營收高增、虧損收窄,從業務單一到多元驅動,高途的轉型之路清晰而堅定。目前 的 AI 賦能與業務重構已初見成效,素質素養業務成為增長引擎,經營效率持續提升,盈利曙光日益清晰。盡管仍面臨競爭加劇、盈利不穩定等挑戰,但高途已走在正確的轉型軌道上。
被罰也好,增長焦慮也罷,高途的未來注定有不少硬仗要打。